(台灣的夜景真的是太漂亮了)
本文主是針對這篇 "到底, 我們為了甚麼才學英文" 的感想: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36797431161&ref=notif¬if_t=like#!
在朋友分享的 "到底, 我們為了甚麼才學英文?" 這篇文章中, 作者提到了一個令我很有感觸的重點,可說是中國人的通病。
近來,許多人開始提出中國人對外國人的 "奴性" 議題, 只要是外國人就喜歡熱臉貼過去...實在是個很妙的文化/傳統(?!)。 或許歸根於與中國的外交/統治/瓜分歷史,孔子的思想,以及帝王王朝等多種長期累積的因素,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一直有種 "奴性" 存在。 就如筆者提到的: "語言 (英語) 所代表的東西比較崇高" 正是一個中國人共通的迷思。而如今, 我之所以說是中國人的通病,是因為小時候長期住在大陸,這種心態在那裡也非常嚴重。
台灣出國的人數雖然不少, 但是真正在台灣住過,了解台灣又出國的,卻是少之又少。 土身土長的台灣人,光看台灣媒體跟政客 互相批評,並且經常拿其他國家 (最近常用韓國) 來與台灣相比,只成功的打擊了台灣人對自己的信心。 而部分出過國的,移民的帶回來的是一種莫名且令人反感的優越感,許多移民第二代歸國的一種: "我家" (通常是美國) 比 "你家" 漂亮的態度,只更加放大了問題。(快發火的 移民/留學生 們請待我解釋, 繼續看下去)
高 中還在上海生活的那段時間,老媽發生了一件趣事。當時我們住的社區中,大多數是跟我一樣就讀上海美國學校的同學,許多是外國人,開好車,定時請人來打掃, 有的還有司機。但是平常不喜歡打扮化妝的老媽,穿著往往是以輕鬆精簡為主。一天,她外出買菜回來正要進社區大門時,卻被警衛攔了下來
"阿姨 要換證!" (阿姨是幫傭的統稱)。
"我住這!"...當時我媽哭笑不的說道...警衛一時還不相信...
類似的狀況其實隨處可見。 隨著ˊ中國的發展,都市生活逐漸富裕了起來,也吸引了許多外商投資。在大陸生活的這幾年中,看到了警衛們連打招呼的態度其實都有差別。不用提上海 夜店門禁 只要繞幾句英文就可以 未成年 熟了甚至 免費 入場,也不用提職場上對外國人必恭必敬的態度。想問的是,為什麼中國人會對自己人/語言有種族歧視呢?...英文代表的難道就是 "崇高" 的地位嗎? 往往我們可以從一些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中,看到更大規模的社會問題。
回 到台灣,台灣人對國外始終有一種陌生又崇尚的神祕感,因為了解國外的,不了解台灣,了解台灣的,卻往往少了點國際觀,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這不僅使得台灣與外國人打交道時無法平起平坐, 連部分外國人也開始四處濫用這種人們提供給他們的優勢。 不管是職場,社交,甚至單純的走在台北街頭,許多外國人開始懂得享受這種被人捧在手心中的高級待遇。更令人無法置信的是,這個通病,甚至使得會英文的台灣 人 有自大, 自滿,以及瞧不起他人的態度。 因此,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是真的該想想 "為什麼?" 並且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還記得前幾年實習的時候, 認識了一個同事跟我說 我很 "不同"。 就台灣對留學生的認知, 留學生大多是很高傲的。 因為拿到國外的學歷, 最常聽到的說法就是 "鍍了一層金"。然而,在批評這種 "高傲" 的留學生之前,我想先幫 留學生們說話。其實,我很好奇是誰創造了留學生 "狗眼看人低" 的刻板印象? 說到底, 這種 "高傲" 其實不能全怪在歸國留學生或是 ABC 本身。 他們的態度只能算是這個 "媚外文化" 下的產品罷了。
一個造成 "留學生瞧不起人" 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誤會。 許多人認為出國留學後那個人便失去 "台灣人" 的資格。一但離開了台灣,留學生們便失去了批判台灣的權力。還記得 "九降風","海角七號" 以及 "艋舺" 出爐,台灣的朋友陸續問我對這些電影的感想。當時我的一絲批評,在他們眼中成了外國人 "不懂得欣賞台灣本土電影" 的發言,使得後續的讚美跟感想皆成為耳邊風。
"哎呀,你都在國外你看不懂啦!"
"對台灣來說這已經很不錯了 好嗎!?"
說 真的,我有點傷心... 或許吧, 沒在台灣長期讀書,我對制服沒有特別的印象,我也沒有去過春吶 (但是有去海洋音樂祭,野台,華山跳起來,甚至常去河岸聽各種音樂),更不可能親身體驗過打打殺殺的人生。然而,我何嘗不懂得欣賞 九降風 中高中生的瘋狂行徑,跟熱血友情,海角七號 的唯美愛情跟對音樂的熱情跟傳統地方文化的融合,或著是 艋舺 中生動描寫的本土黑道以及兄弟義氣呢?
我 直到後來才懂得,這種時候其實我們 "台灣人" 最忌諱的,便是拿其它國家來比。在許多 "台灣人" 眼中,我卻早已不是 "台灣人" 了。提出來的國家,哪怕是瑞士,南非,俄羅斯或是奈及利亞 (去都沒去過的國家) 在他們的耳中總是刺耳的。因此,大家眼中留學生們常說的 "國外比台灣好" 往往是誤會/誤解,時常不是純粹貶低台灣。
當然,最 "顧人怨" 的應該就是台北捷運充斥著不顧他人以英文喧嘩或是講手機的人了 吧? 我個人遇到時其實也會感到反感。只不過大家也必須要了解,有的人是真的不會說中文,有的朋友們之間習慣說英文,有的只跟父母說中文,更有的是因為不想讓身 邊的某人聽懂自己說甚麼。我身邊就有很多必須用英文溝通的朋友,儘管他外表看起來像台灣人。
然而,在這之中當然也有想背受矚目的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小時候堂哥有一位留美的朋友回台灣玩的一次經驗。當時在台中一起出去晃晃,進到來來百貨後,他故意假裝不會中文...
"Do you know where I could find glow sticks?"
(知道哪裡可以買到螢光棒嗎?) 他問櫃台小姐。
整 整五分鐘,搞得店員ˊ跟她朋友以及上司全都一頭霧水。直到最後他才轉身故意看我,叫我出來翻譯。她們可能不知道他在惡作劇,不過當下六/七年級的我卻感到 非常內疚。(話說我老哥最後因為他太 "唱秋" 還把他趕出家,從此就沒看過他了,真帥 = =) 只不過,在ˊ這種會說英文等於 "了不起" 的氛圍下,其實促使了人們去 "表現" 甚至刻意去製造機會。所以,該反省的不只是我堂哥的朋友,可能還有我們所培養出的這種崇洋風氣吧?
話說,前一陣子才跟朋友聊到關於 "台灣人很少稱讚台灣" 的話題...我發現就連本身土長的台灣人也是批評居多,讚許極少。 不管是政治議題, 新聞媒體,明星八卦 甚至到國內/國際體壇賽事, 滿是批評,已經成了習慣。 我想,或許是網路過於發達, 發表任何言論可以不負責任,導致台灣現在的這種 "滿城盡是批評聲" 的狀況?
其實 "批評" 這個詞在國文中本意不盡然是壞的, 然而在台灣卻已幾近成為 "謾罵" 的同義詞。 "言論自由" 也成了網友/鄉民們的藉口。在網路上最常看到的理由是: "批評是為了進步"...是的,我必須承認,如果是"建設性的批評" 是有助於進步。不過當批評是以 "台灣治安沒救了,政壇中都是一群豬頭,某某某胸大無腦,或是某某某真該死" 等型態出現,不僅沒進步的空間,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打擊了信心而退步。
然而最後,就針對台灣學生學習英文而言,當然還是利大於弊。相信大部分的人學英文或是出國是為了充實自己,小部分的是因為學校必修考試會考,極極極少部分的才是為了裝腔作勢打壓他人。說真的,人們會想故意現英文,往往是因為環境的關係。當身邊的人都覺得會英文很厲害,不管是誰都會虛榮心作祟。因此往往 "愛現" 只是學習英文後,在台灣出現的一種特產; 有的人會選擇去ˋ用它的同時,當然也有人能夠謙虛以對。我們必須看到的是那些因為英文而更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少數只會濫用溝通工具的人。 因為在我們批評這些人的同時, 我們很可能也淪落入光說不練, "外國人的屁比較香嗎?","崇洋媚外","會英文了不起嗎?" 等批評行列 中排隊。這就失去了我們原本的目的了...是吧?
我 想,大家必須要看到,如今的主要的目地並不是想指出留學生或是移民國外的人所帶回來的優越感令人作嘔. 而是台灣人對 "英文" 所代表的認知, 以及我們給予外國人的 "崇高" 地位。 當我們開始指責 "留學生都是高傲的死小孩" 的同時, 我們其實也步入了 "高傲" 的行列. 不是叫我們去說英文不好,中文很讚或是台語最棒, 而是需要發現台灣對於學習 "英文" 的意義已經有點扭曲。 主旨還是只想讓大家看到, 是否我們給予 "會英文" 太多的認可, 而學英文真正的目地又是甚麼?
想想看, 如果不是環境培養, 在國外會英文得到的認可是否跟台灣一樣那麼高呢? 我們沒辦法要求高傲的人改變, 能做的只有反省自己, 是否自己也給予他們太多的注意力, 導致他們變本加厲? 因此, 英文沒有不對, 學他的人更沒有不對, 只是會的人要懂得謙虛。 而不會英文的, 必須學著拋開對 "英文" 原有的認知跟其代表性。 畢竟,在國外,如果會當地的母語才是真的厲害, 在法國會法語,在俄羅斯會俄語,所以在台灣,會中文的老外, 留學生, ABC 才是大家真正該讚許的,不是嗎?
(咱們永遠的秘密基地 !?)
Taiwan, My Dear...:
-----------------------------------
有 時候放假回台灣的期間,總覺得部分的留學生甚至可能比土身土長的台灣人更 "愛" 台灣。他們不把政治人物出包或貪污掛在嘴邊,也不會將社會新聞倒背如流。許多人單純的懷念著小吃,夜唱,家人,甚至羨慕台灣大學生夜衝或是聯誼等活動。他 們不會只把台灣的弱點說給外國人聽,而是跟不認識台灣的人詳細講解它的好處:
"Taiwan has the second tallest building of the world"
(台灣有全世界第二高的大樓) 101
"Taiwan is basically a internationall food fest"
(台灣可說是國際的美食饗宴)
"Taiwan is a tiny place next to China, yet it is still ranked 25th in the world's GDP"
(台灣是中國旁的一個小地方, 卻是全世界 GDP 排名第 25 名)
"Taiwan is a great place for bird-watching, and sightseeing"
(台灣是一個賞鳥跟觀光的好地方)
從小, 就常常聽到長輩們頭頭是道的說: "人們總是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如果曾經擁有過台灣,其實離別時剩下的只有單純的思念跟悔恨 (當初幹嘛不多喝一杯珍奶 或多叫一份大雞排?!)
但一生中沒有真正擁有過台灣的人, 說失去台灣卻又從何說起呢?
留言列表